失智長輩的尊嚴保衛戰:從菜市場到超商的暖心日常
那些被誤解的「買太多水果」背後
記得那天診間來了一位80歲阿嬤,兒子不斷抱怨:「醫師你看!我媽整天買水果,冰箱都塞到壞掉還繼續買!」但當我們細問才發現,阿嬤根本是把傳統市場當成社交俱樂部。
▍菜市場裡的隱藏需求
- 每天固定找同個攤販聊天
- 透過「買菜→付錢→找零」過程獲得成就感
- 買水果只是跟老闆多說幾句話的藉口
兒子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那些被嫌棄的「過期水果」,其實是媽媽對抗寂寞的武器。當我們改用「阿嬤今天跟老闆聊了什麼新鮮事?」代替責備,長輩眼裡立刻有了光彩。
醫師家的失智照顧實戰手冊
▍買雞蛋任務設計學
曹醫師特別設計「買雞蛋」訓練法:
- 準備剛好買10顆雞蛋的零錢
- 選擇住家200公尺內的熟悉商店
- 事先與店員打好招呼配合
- 回家後一起檢查數量、保存期限
關鍵在於:
- 維持數字概念(數雞蛋數量)
- 保持金錢交易能力(付錢找零)
- 創造與店員的簡單對話機會
▍超商午餐的隱藏功能
曹媽媽的中午行程表: | 時間 | 活動 | 訓練重點 |
---|---|---|---|
11:30 | 看護推輪椅出發 | 肢體活動 | |
12:00 | 自選便當+分食 | 決策能力 | |
12:30 | 觀察客人來往 | 環境刺激 | |
13:00 | 公園曬太陽 | 感官刺激 |
特別要注意:
- 讓長輩自己打開便當包裝
- 鼓勵描述「隔壁桌在做什麼」
- 經過飲料櫃時詢問想喝什麼
外籍看護成神隊友的3大心法
- 地位平等化:全家人尊稱「阿姨」不使喚
- 任務明確化:製作圖文版每日流程表
- 互動趣味化:準備雙語桌遊一起玩
消費行為治療的黃金原則
- 週期:每2天進行1次採買活動
- 金額:控制在300元以內
- 場所:固定3-5個店家輪流
- 物品:選擇不易變質的民生用品
當衝突發生時…(情境演練)
狀況: 買回不需要的物品 NG反應: 「又亂買這些幹嘛!」 OK反應: 「這個好特別!媽媽怎麼會想買這個?」
專家提醒: 失智長輩的每個行為都有原因,可能是:
- 商品顏色引發回憶
- 包裝相似年輕時用過的物品
- 單純想模仿其他客人
社區融合的驚人效果
經過6個月持續訓練,曹媽媽出現這些改變:
- 每日主動詢問「今天要去哪裡?」
- 看到店員會自然微笑點頭
- 能自行完成「拿商品→付款→裝袋」流程
- 午睡時間從4小時縮短至1.5小時
給照顧者的心理建設
- 把失智父母當「青少年」相處
- 每天至少1次擁抱等肢體接觸
- 準備「行為觀察日記本」
- 每月安排1次「無障礙小旅行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