🤔關節痛到走不動!吃膠原蛋白真的有用嗎?
最近診間超多阿公阿嬤問:「醫生啊!電視廣告說吃膠原蛋白可以顧關節,是真的有效還是騙人的?」今天就來跟大家說清楚講明白!
🔍退化性關節炎到底是怎麼來的?
關節軟骨就像「天然避震器」
我們關節表面那層白白滑滑的軟骨,根本就是人體自帶的避震裝置!它主要由這些東西組成:
- 第二型膠原蛋白(佔軟骨60%):形成網狀支架
- 蛋白多醣(像海綿的結構):負責吸震緩衝
- 軟骨細胞:負責生產維護材料
軟骨磨損5階段演變過程
- 初期:軟骨表面出現細小裂痕(爬山後膝蓋微酸)
- 中期:裂痕加深到軟骨中層(上下樓梯開始吃力)
- 後期:軟骨磨穿見骨(連走路都痛)
- 骨刺增生:身體試圖自我修復卻長錯位置
- 關節變形:O型腿/X型腿出現
⚠️特別注意!軟骨沒有神經血管,等到覺得痛的時候,通常已經磨損超過50%了!
💊膠原蛋白補充的3大真相
真相1:吃下肚≠直接補到關節
- 市售膠原蛋白產品經過消化會分解成小分子胺基酸
- 身體會「重新分配」這些原料,不一定用在關節
- 研究顯示至少要連續補充3個月以上才可能有感
真相2:第二型膠原蛋白最關鍵
- 豬雞軟骨、鯊魚軟骨含較多第二型膠原蛋白
- 搭配維生素C效果更好(幫助合成膠原蛋白)
- 每日建議量:5-10克(約2碗雞爪凍含量)
真相3:搭配這些營養素效果加倍
營養素 | 功效 | 食物來源 |
---|---|---|
葡萄糖胺 | 軟骨基質原料 | 蝦殼、蟹殼 |
軟骨素 | 鎖住關節潤滑液 | 海參、魚頭 |
Omega3 | 抗發炎 | 鯖魚、鮭魚 |
鈣質 | 強化骨骼 | 黑芝麻、小魚乾 |
🛑關節保養5大地雷行為
- 蹲跪動作:膝蓋承受體重8倍壓力
- 爬山當運動:下坡衝擊力比上坡更大
- 愛翹二郎腿:髖關節長期扭曲
- 坐矮板凳:起身時膝蓋負擔大
- 體重超標:BMI>27風險增3倍
💪骨科醫師私房保養法
運動選擇3要點
- 水中走路:浮力減少關節負擔
- 騎健身車:坐墊調高至腿微彎
- 抬腿訓練:躺著直抬腿練股四頭肌
日常小習慣
- 起床先坐床邊活動關節3分鐘
- 久坐每小時起身走動
- 穿氣墊鞋減緩衝擊
- 冬天戴護膝保暖
❗️重要提醒
如果已經出現這些症狀要立即就醫:
- 關節「卡住」無法伸直
- 半夜睡覺痛醒
- 關節腫脹發熱
- 走路出現「喀喀」聲
最後要強調,關節保養需要營養補充+適當運動+體重控制三管齊下!與其花大錢買保健食品,不如先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喔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