🌟 瘦到被血管夾腸?16歲少年吐到送急診的驚人真相
最近台中童綜合醫院收治超扯病例!172公分的16歲少年只有45公斤,半夜突然上腹絞痛+狂吐5次,送醫才發現是「瘦到腸子被血管夾住」。原來他體脂肪太少,導致主動脈和上腸繫膜動脈「夾角」從正常60度縮到只剩20度,硬生生把十二指腸壓成「扁麵條」😱
🚨 什麼是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?
簡單說就是「腸子被血管夾扁」的毛病,醫界又稱十二指腸血管壓迫症。通常發生在:
- 10~39歲年輕女性(男女比例1:4)
- 3個月內體重暴跌10%以上
- BMI低於18.5的紙片人
- 脊椎側彎或長期臥床患者
🩺 中國醫新竹分院案例更嚇人!19歲女大生從59kg瘦到42kg,吃兩口就吐,最後連喝水都困難。醫師警告:「拖超過48小時,腸子可能會壞死要開刀切除!」
🔥 致命3階段症狀:從脹氣到腸壞死全解析
這種病會隨時間越來越嚴重:
- 初期:飯後脹氣、噁心感(常被誤認胃病)
- 中期:吃固體食物就吐、體重直線下降
- 末期:連膽汁都吐出、電解質失衡昏迷
📌 自救小技巧:如果趴著或左側蜷縮能緩解腹痛,八成就是血管壓迫作怪!
🧐 為什麼瘦子容易中招?關鍵在「腸繫膜脂肪墊」
正常人的內臟脂肪會像安全氣囊撐開血管角度,但過瘦者:
- 腹膜後脂肪消失 → 血管夾角變窄
- 十二指腸被「血管剪刀」夾住
- 食物卡在胃裡發酵 → 胃脹如氣球
👨⚕️ 童綜合醫院郭敏勇主任提醒:「青少年快速抽高時若沒補營養,最容易誘發這種病,術後要增重到BMI 20以上才不會復發!」
🍚 保命飲食3招:咬30下才吞真的有用!
中國醫新竹附醫營養師傳授腸道自救法:
- 超慢吃法:每口咬20-30下,米飯煮成粥
- 增脂秘訣:每天喝1杯酪梨牛奶+1湯匙亞麻仁油
- 益生菌選擇:要選耐胃酸的菌種(如LGG菌)
💡 急診醫師叮嚀:「短期暴瘦超過5公斤,就算沒症狀也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!」
⚠️ 這些人最危險!5大高風險群自測表
快檢查你是否符合:
✅ 減肥過度 BMI<18.5
✅ 3個月內體重降10%
✅ 吃飽就痛、趴著較舒服
✅ 有脊椎側彎問題
✅ 家族有多人罹患腸阻塞
符合2項以上建議盡快掛肝膽腸胃科做電腦斷層檢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