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苗後泡泡尿別輕忽!醫揭腎功能急速惡化關鍵症狀
最近衛福部彰化醫院收治兩起特殊案例,都是女性患者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嚴重腎功能損傷,其中45歲李姓婦人甚至瀕臨洗腎邊緣。腎臟科權威陳殷正副院長接受專訪時強調:「這屬於極罕見併發症,但民眾仍需注意四種警示症狀。」
▍真實案例解析:從泡泡尿到腎衰竭
案例1:類風濕患者雙腿腫脹
60歲陳女士本身有類風濕關節炎病史,長期在免疫風濕科追蹤。接種BNT第一劑疫苗後,發現:
- 小腿與腳掌明顯水腫,按壓後凹陷久久不消
- 尿液出現綿密泡沫,靜置30分鐘不消散
- 雖無疼痛不適,但水腫持續3週未退
就醫檢查驚見腎絲球過濾率從60暴跌至10(正常值>90),相當於末期腎病變程度。腎臟切片確診為「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」,經緊急治療才免於立即洗腎。
案例2:腎病史婦人血尿危機
45歲李小姐原有慢性腎病,施打莫德納第三劑後出現:
- 尿液顏色變深如可樂色
- 每天晨尿都有大量泡沫
- 血壓突然飆破160/100mmHg
- 檢查發現尿液中紅血球超標20倍
腎功能指數在兩週內惡化50%,切片同樣確診免疫球蛋白型腎炎。黃耀宣醫師指出:「這類患者腎臟代償能力差,疫苗引發的免疫風暴更容易造成急性損傷。」
▍醫師圖解:疫苗腎炎4大警示症狀
陳殷正副院長整理臨床觀察到的危險徵兆,建議接種後1個月內特別注意:
-
異常水腫
晨起眼瞼浮腫 + 傍晚下肢腫脹,手指按壓皮膚會凹陷 -
持久性泡泡尿
尿液泡沫多如啤酒,靜置30分鐘不消散(正常應在20分鐘內消失) -
無痛性血尿
尿液顏色呈可樂色或洗肉水色,但無排尿疼痛感 -
血壓驟升
無高血壓病史者收縮壓>140mmHg,或原有患者血壓突然上升30mmHg
▍關鍵致病機轉解密
黃耀宣醫師拿出腎臟模型解釋:「mRNA疫苗可能激活異常免疫反應,產生IgA抗體複合體沉積在腎絲球。」這些沉積物會:
- 破壞腎臟過濾膜
- 導致蛋白質漏出形成泡泡尿
- 引發局部發炎反應
- 造成腎功能指數急速惡化
▍高風險族群注意事項
根據《國際腎臟醫學期刊》統計,以下3類人較易出現疫苗相關腎炎:
-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:類風濕、紅斑性狼瘡等
- 癌症治療中:特別是接受免疫療法者
- 慢性腎病族群:腎絲球過濾率<60需特別小心
黃醫師強調:「多數案例在3個月內腎功能恢復,但慢性腎病患者可能留下永久損傷。」建議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後:
- 每天量測血壓
- 觀察尿液顏色變化
- 每週檢測尿蛋白試紙
- 接種後1個月抽血驗腎功能
▍治療與預後解析
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採用:
- 高劑量類固醇衝擊治療(需注意感染風險)
- 免疫抑制劑調節異常反應
- 血壓嚴格控制在130/80以下
- 低蛋白飲食 + 限鹽管理
陳副院長分享:「案例中的陳女士經過血漿置換術治療,腎功能從10回升至45,暫時免除洗腎危機。」但提醒若延誤就醫,腎絲球纖維化將不可逆轉。
最後醫師團呼籲:「疫苗副作用發生率僅百萬分之3.2,遠低於染疫後腎衰竭風險,民眾仍應按建議接種,但需提高警覺觀察身體變化。」